Currently browsing tag

智慧, Page 4

科學證明心存善念身體好

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也難怪科學研究會發現,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因此比較不容易生病;一個悲觀而憤世嫉俗的人,他的神經系統不但會讓他老是使用負向思考的神經而變得愈來愈悲觀,而且在每天憤憤不平的時候,神經細胞又不斷地分泌會讓細胞凋亡的神經化學物質。所以,當人長期處於悲觀而憤怒的狀態時,可說是在慢性自殺。 小時候,父母時常提醒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心存善念。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到念研究所時,才發現這個說法是有科學根據的。很幸運的,「心存善念」一直是我為人處世的最高指導原則。 思考與神經化學 在碩士班,曾選修一門神經化學的課程。當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科學上已經發現,人在正向、積極的思考與負向、消極思考時所使用的神經系統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思考是樂觀、祥和、感激、快樂…時,人腦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會作用,而另一套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則不但不會作用,還被抑制住。相反的,當一個人心中充滿了仇恨、悲傷、沮喪、恐懼、妒嫉…時,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會被激發而作用,但是在此同時,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卻被完全抑制住了。 而且在科學上,早已發現神經系統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特徵:神經細胞在活動時是利用電傳導,並且喜歡走捷徑,所以被活化次數多的神經細胞會比活化次數少的更容易被啟動。說白了,就是「愈用愈發達,不用則退化」的現象。 所以,一個愈樂觀的人,因為看待周遭的事情總是以正面的態度;時常心存感激,對於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認為上天會幫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被活化的機率就比較高,而負面思考的神經系統卻會因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個人都只看事情壞的一面,對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態度面對,或是經常對環境感到懷疑、恐懼,那麼,他的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就會變得很發達。同時,時間久了之後,要想啟動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就相對的變得比較困難了。 神經傳導物質與健康 另外,科學家們也都發現了,神經在傳導訊息時,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是利用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除了可以活化下一個神經細胞外,還會透過血液循環系統,影響著全身的細胞。然而,正向思考與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除了神經細胞本身就有差異之外,連它們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都是不一樣的。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經過實驗證明,具有刺激細胞生長發育的功能,因此,一個樂觀的人,因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以經常分泌讓細胞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也難怪科學研究會發現,樂觀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 提到這兒,您是否很好奇?想必也推論得出來,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所分泌的神經化學物質,對身體內的細胞會有傷害作用。 最近的醫學及科學上還發現到,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是相關聯的。甚至有科學家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了神經細胞與免疫球細胞相接觸的現象。所以,不難想像,當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分泌出能讓細胞生長健康的神經化學物質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也會變得比較活躍,能再分化出更多健康的免疫細胞,對於外來的細菌或病毒當然也就比較有抵抗力,人也就比較不容易生病。甚至我們時常聽到的,一個癌症病人如果比較樂觀,通常癌症都比較容易痊癒。但是,一個悲觀的人就很難有這麼好的運氣,因為他的身體中的免疫系統被負向思考的神經系統影響下,很多免疫細胞早已死亡而不再具有保護作用了。 啟動正向思考的神經 當然,一個普通的人,並不見得總是可以百分之百樂觀或總是百分之百悲觀。不過,如果能夠在愈多的時刻保持樂觀、祥和、喜悅、感恩的心情,避免憤恨、不滿、妒嫉、不安、懷疑的情緒,那麼,這個人的正向思考的神經就會時常被啟動,然後久而久之,身體就愈來愈健康,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健,當然也就愈來愈不容易生病。而且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也會愈來愈發達,想法就愈來愈樂觀積極,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最近幾年來,產生許多怪病,甚至有很多好幾年前就已經滅除的感染性疾病,都又再度發現。很可能就是因為現在的人心,早就不再像以往那麼真誠而善良了,所以,很多的疾病都因為自身的細胞不健康,而變得難以醫治。

如何愛一個女人??

你說世界上有沒有好男人?女友悲悲戚戚地問我。她是一個溫柔賢慧的女人,三年前放棄國內好好的律師不做,到多倫多來陪讀,相夫教子之外還要打一份苦工。但丈夫總是不冷不熱的,有時還發點臭脾氣,結婚多年竟從沒有說過一聲我愛你。 據統計,男人與女人之中,最幸福的是結了婚的男人,最不幸福的是單身的男人,第二幸福卻不是結了婚的女人,而是單身的女人。顯然有一個幸福的男人並不一定有一個幸福的女人。是女人難於滿足嗎?是女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嗎?我想不是,哪一個女人不善感呢?寂寞時一聲問候、寒風時一條圍巾、疲倦時臂膀就可以讓女人感動一輩子。記得當初我決定嫁給那個他,就因為他說:畢業以後無論你分到什麼地方,我都跟你去。收音機傳來BrianAdam的《Have you realy loved a woman?》,歌聲溫柔如夏夜的月光。一時竟有許多的感觸。 男人!你真愛過一個女人嗎?或者,你真知道如何愛一個女人嗎? You love a woman,tell her she’s really wanted, you love a woman,tell her she’s …

安慰人的10大原則-當不知該說什麼的時候

康健雜誌47期 文/朱念文 攝影/ 蕭世英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世的變遷,我們經常會碰到欲言又止、不知道該說什麼的窘境。朋友打電話告訴你,他失業了;同事的檢查報告出爐,確定他罹患癌症;大學同學正經歷婚變,準備離婚;好朋友的媽媽得了老年失智症;岳父突然死亡,而老婆為來不及見最後一面而抱憾……。 面對這些傷痛或難堪,能幫什麼忙?應該幫忙嗎?怎樣幫忙才有效?要幫到什麼樣的程度?而當朋友痛哭無語時,該如何按捺內心的不安與疑問,傾心聆聽並安撫他的苦痛與焦慮?而當自己遭遇困難、瀕臨絕境時,該如何適時求援?我們具備坦然接受別人幫忙的能力嗎? 對許多人而言,目擊別人的傷痛與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我們經常會想快速解決它、採取某些行動,或設法提供立即的解脫。有些人則為了避免說錯話,寧願選擇什麼都不說,而錯失表達關心的時機。我們每天都與不同的人,進行許多不同的「對話」。我們可能事先在腦海中做練習,或只是順口說說、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當別人需要支援,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時,卻往往言不由衷,或不著邊際、拐彎抹角,繞一大圈而終究無法切入重點。該如何開啟「發自內心」的深層對話?而不是僅止於「絞盡腦汁」的表面對話?該如何整合身、心、靈,以自然之姿來做最有效的對談? 《Healing Conversation》作者南絲.格爾馬丁,針對如何彌補人際溝通的鴻溝、適時適度表達關心,提供了「療效對話」的10項原則。所謂「療效對話」,是指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對談,讓求援者獲得適度紓解,進而自然地達到「治療的效果」。當你不確定「說什麼?」和「如何說?」的時候,本書可以提供許多實用的參考。 療效對話的10大原則: 1. 聆聽 聆聽不是保持沈默,而是仔細聽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及真正的涵意。聆聽也不是指說話或發問;通常我們會急於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詢問對方問題,以為這樣就是聆聽該有的姿態。然而,所謂的聆聽,應該是用我們的眼、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同時不急著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們必須願意把自己的「內在對話」暫拋一邊。所謂的「內在對話」,是指聆聽的同時,在腦海中不自覺進行的對話,包括動腦筋想著該說什麼、如何回應對方的話,或盤算著接下來的話題。 2. 停頓 在對話之間,有時說,有時聽;當聽到自己心裡響起「我不懂……」的聲音時,就是該暫時停頓一下問對方:「我是否錯過了什麼情節?」我們還必須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覺產生的機械式反應,例如,想快速解決對方的不安,因而沒有正面思考問題,便直接跳到採取行動的階段──說些或做些我們認為對對方有益的事。 從容不迫地停頓與思考,可讓我們停止下判斷、停止反應,並且產生好奇心。如此,有助於在重要的剎那間,發揮同理心,如果沒有做這樣的停頓,我們可能會在剎那間,說出稍後會反悔的話。停頓就像開車時,變換排擋時所需使用的離合器:先減速到某種程度,扣上齒輪之後,才能進行加速。 安慰的藝術,在於「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以及「不在一時衝動下,說出不該說的話」。 3. 當朋友不當英雄 幫助別人度過艱難歲月,不等同於將他們從痛苦的處境中「拯救」出來。人們有權利和責任,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後果,和其所帶來的困境。我們應該認同他們的痛苦,讓他們去感覺痛苦,並且不試著快速驅散痛苦。我們僅試著提供讓他們越過「恐懼之河」的橋樑。 當朋友、家人陷於情緒或身體的痛苦之中時,支援他們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許對方哭泣。面對哭泣的人,人們最自然的反應,即是希望對方停止哭泣,並跟他說:「別哭了,事情一定可以安然解決的!」其實這並不是最適當的反應。當對方啜泣或掉淚時,我們通常會對自己的無助而感到坐立難安。然而,哭泣是人體嘗試將情緒毒素排出體外的一種方式,而掉淚則是療傷的一種過程。所以,請別急著拿面紙給對方,只要讓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 4. 給予安慰 …

歸零

有一個國王,他曾經非常寵幸一位大臣,有一次,那位大臣的母親生了重病,情急之下,大臣便擅自乘著國王的馬車趕回鄉里,這在當時是很重的罪,但國王卻說:「他真是個孝心啊!竟甘冒犯大罪的風險去救母親,這樣的孝子必是賢臣。」又有一次,國王與那位大臣微服出巡,那位大臣在路邊摘了一個剛熟的桃子,一嚐之下,覺得太美味了!便遞給國王,說:「陛下,您也嚐嚐吧!」國王說:「你能在第一時間就想到要與我分享,足見你的忠心啊!」 幾年後,這個大臣失寵了!國王便常在新的寵臣們面前數落他:「哼!那傢伙,當年擅自乘我的馬車回家,難不成看自己的家比看朝廷還重要嗎?這樣的人是必是庸臣。」「有一次,他竟然還敢把自己吃過的桃子給我吃,足見他的輕蔑之意啊! 其實故事中那位國王的行為不也常成為我們現代人的寫照嗎?主觀,常是你我不自知的通病。 同樣的考量,你我這樣籌算叫慎謀遠慮別人那樣籌算卻是心機太重;同樣的動作,你我喜歡的政治人物做了叫真情流露,你我所不喜歡的政治人物做了卻叫惺惺作態;同樣是嘻嘻哈哈,自己嘻皮笑臉是因為充滿活力、朝氣,自己看不順眼的人嘻皮笑臉卻叫過於輕浮;同樣一句話,與自己有嫌隙的人講來,是別有用心,盡釋前嫌後再回想起來,卻是自己多心。 人的心,就像一個天枰,這個天枰很容易隨著自己對人、事、物…的好惡而偏倚,導致自己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舉動,做出許多不夠客觀的決定,說出許多缺乏冷靜的言語。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學習讓心”歸零”吧!讓心中的天枰”歸零”,不要用情緒去看世界,不要讓自己的心被主觀的好惡給蒙蔽,用客觀、公正、冷靜的心去分析、判斷所接收到的訊息,讓心”歸零”,您將會發現許多意外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