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category

Health, Page 6

別做生病邊緣人 弱鹼性體質才健康

自由時報 文/陳雅雯 您是否覺得奇怪,明明沒生病,但稍微忙一點就覺得疲勞不已?其實這可一點都不奇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有高達75%的現代人都處於生病邊緣的「亞健康」狀態,真正健康的人竟如鳳毛麟角,只有5%。 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中指出,身體有疾病的人佔了兩成,但重點是亞健康與生病只有一步之隔。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的半健康狀態,雖然說不出病徵,但大家可以自我檢視一下,是否會感覺到不舒適?一點勞動就覺得疲累?或是常出現頭痛、疲倦、便秘、腹瀉等情況? 血液酸化 亞健康主因 現在大家吃得多、吃得好,卻不一定吃得健康,導致亞健康最大的原因就是血液酸化。例如大量攝食白糖、白米、麵、大魚大肉,以及化學調味料、食品添加物,再加上很多人不喜歡吃蔬菜,在在都會讓血液酸化,減弱腸道的造血功能,而無法製造出健康強壯的紅血球,結果就是慢慢吃掉自己的健康。 良好的血液酸鹼值是在pH7.35至7.45之間,也就是微鹼性,雖然影響人體的pH值的原因還有代謝異常、呼吸性疾病、情緒、心血管、肝腎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但如果能夠從飲食和日常生活習慣加以改善,把血液酸鹼度調整成微鹼性就會比較容易。 肉類、魚類、麵包、白米和啤酒等都屬於酸性食物,建議少吃為妙。那到底該吃什麼呢?建議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至於蛋白質可以選擇以奶蛋白、雞蛋及豆類食物來降低酸度;許多人只喜歡喝果汁,其實還是直接吃新鮮水果,才能攝取到豐富的纖維素。 飲食中,當然不可能完全以鹼性或酸性食物來攝取,但在整體的飲食搭配上,可以鹼多於酸;在作息上,謹記少熬夜、少喝酒、多運動,都能讓你擺脫亞健康的狀態。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

痛風男倍增 吃素比葷好

資料來源 : 台灣新生報 國民營養調查指出,最近十年男性痛風比率倍增,常有愛吃速食、中廣身材的年輕人痛風發作,卻當成腳扭到,研究者認為痛風飲食首重控制熱量,素的比葷的好,瘦的比肥得好 衛生署委託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主持國民營養調查發現,二○○五到二○○八年期間,男性痛風上升到百分之八‧二一,女性微增到百分之二‧三三%,不過十年之前在一九九三到一九九六年期間所作的調查,男性與女性的數值分別是百分四‧七四、百分之二‧一九。 潘文涵進一步分析高尿酸和痛風者的飲食,發現經常吃瘦肉、大豆、豆漿、牛奶、奶素、胡蘿蔔、菇蕈類、水果和咖啡的人,罹患痛風的風險比較低;至於高風險的食物則是碳酸飲料、內臟等。 中華民國痛風之友協會總顧問、宏恩醫院痛風中心主任陳峙仰昨天指出,女性因為女性荷爾蒙保護作用,更年期前不易罹患痛風;相較之下,男性的痛風盛行率本來就高,如果中廣身材,風險又高三倍。 陳峙仰說,過去痛風飲食綱領都要高尿酸的患者少吃內臟、蛋黃、豆類、香菇、蘆筍、酒精等含「普林(或稱嘌呤)」的食物,日本和台灣的研究推翻此一論調,控制熱量更重要。 陳峙仰說,低熱量、中低「普林」的豆類、菇蕈、蔬菜、少量葡萄酒等,並不妨礙痛風控制,台灣的研究也為低脂、低糖、植物來源的普林食物,洗刷痛風污名。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痛風病人多半是五十、六十歲中年人冬天飽餐之後,痛風發作,如今隨著病患年輕化,陳峙仰看到愈來愈多的廿歲年輕小伙子,痛風發作時,大腳趾或腳踝又腫又痛,還以為打球扭到腳,不知道經常吃雞排、喝可樂,可能會吃出痛風。

3歲定終生 有科學依據

來源 : 台灣新生報 俗話說「三歲定終生」,真有科學依據。德國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承受過大壓力的話,基因會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比較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比較差。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精神醫學中心〈Max Planck Instituteof Psychiatry〉的科學家克里斯多福‧穆加特伊德主持這項研究。他在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嬰幼兒時期若常承受過大壓力,就會影響以後的行為。 研究人員以老鼠做研究,讓剛出生的老鼠和母親分離,有的一天分離三小時,有的分離十天,小老鼠感覺自己被母親遺棄,心理很容易充滿壓力,研究人員持續觀察牠們往後的身心狀況。 結果發現,剛出生的老鼠一旦遭「遺棄」,終其一生會變得較脆弱,比較無法面臨壓力,克服挑戰,記憶力也比較不好。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壓力改變了一些基因功能,老鼠一遇壓力,就會製造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運作,基因出現變化,很可能又製造出更高濃度的荷爾蒙。研究人員表示,證據顯示,幼童時期若遭受虐待、忽視,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等身心疾病,這也可以印證在人類身上。

地瓜連皮吃 排毒效果第一名

來源 : 華視 吃什麼東西最健康排毒?根據中研院的調查,最排毒的食物是地瓜,而且要連皮吃效果最好!第二名是清熱解毒的綠豆,還可以消水腫,纖維豐富的燕麥排第三,還有一些大家可能想不到的,像是牛蒡和蓮藕,也都有排毒功效。 要比排毒,請叫地瓜第一名,以前王永慶最愛它、張艾嘉年輕十歲也靠它、台哥大董事長張孝威一天都不能沒有它,最好連皮一起吃下肚,排毒效果最好,不愛地瓜的黏膩,綠豆湯同樣清熱又解毒,這兩樣分別名列中研院的排毒食物冠亞軍,第三名則是蒸熟打汁喝的燕麥,但就連名人都不知道的牛蒡或牛蒡子,排毒效果也是一級棒。 另外可以生吃的蓮藕,不但降火排毒,如果你家小孩常常流鼻血,用它就對了。還在煩惱火氣大、排便不通暢,不用花大錢,排毒法寶就在你身邊,吃對了,就能無毒一身輕。

按對穴位、吃對食材 護膚好臉色

自由時報 文/李思儀 中醫養顏美容已有悠久歷史,不論是古代後宮的佳麗,抑或王公貴族的妻女,均流傳著駐顏的秘方。其實,早在漢代便提及如何防治瘢痕與除疣的方法,而《神農本草經》中亦記載,白僵蠶能「減黑斑,令人面色好」、薏苡仁「去面黑」、白芷可「潤澤肌膚」、冬瓜子有「輕身減肥」之效、水萍能「除身癢,長鬚髮」;唐代更有針刺美容及食療美容的專書。 中醫注重的是整體辨證,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不論是痤瘡、面斑、皮膚癢,甚至是掉髮、髮禿等,皆與人體的經絡臟腑息息相關。緊緻肌膚必須透過針灸美容,其原理便是透過刺激經絡俞穴,達到調整臟腑機能的功能,並促進膠原蛋白的重組與再生。 ◎針灸常用的穴位可分為: ●印堂穴:針對額紋。兩眉正中間即是。 ●太陽穴:針對魚尾紋。位於眉尾後緣和眼角連線做一等邊三角形,三角形頂端即是。 ●扶突穴:針對頸紋可用。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將脖子向旁旋轉,即可觸摸到)後方,與喉結等高處即是。 民眾也可隨時按摩上述穴位,達到緊實肌膚的效果。 ◎婦女若有血瘀,需加按三陰交穴(即足內踝上,4根橫指處),氣虛則可加按合谷穴(即手虎口處)。 ◎藥膳食療: 以枸杞子6g、黃精3g、菊花3g、天門冬3g、百合3g、薏苡仁6g、用水1500cc,文火煎煮20至30分鐘去藥渣,取汁當茶飲用,即可延緩皮膚老化,達到潤膚美顏、防皺的效果。 (作者為台北市常生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每天曬太陽10分鐘 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自由時報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一年新增近7000人罹患乳癌。很多人花錢買營養食品,希望避免乳癌上身,專家表示,其實只要一天讓身體10%的面積、曬10分鐘太陽,就可讓身體製造充足的維他命D,進一步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 維他命D不足 難防癌 昨日在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會前記者會中,來自於美國波士頓醫學院教授陳泰成指出,早年科學家只知道維他命D不足的孩子會出現佝僂症,變得比一般孩子矮小;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維他命D的功能不僅止於此,包括細胞的分化、發展都跟維他命D有關。 近年研究並發現,血液中維他命D濃度正常的族群,發生乳癌風險是濃度不足者的一半,並且包括罹患乳癌後的存活率、惡化速度等情況,也與血液中的維他命D濃度是否充足有相關。 陳泰成指出,天然食物中的維他命D不多,除了野生鮭魚的魚肉中,含有豐富維他命D外,人體90%至95%的維他命D來源是曬太陽後,由身體自行合成。 但近代人怕黑、不曬太陽,也間接影響體內維他命D濃度。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便顯示,曝曬太陽的程度(尤其是曝曬UVB的程度),與乳癌的發生率成反比,曬太陽愈多的人發生乳癌的機率低。也因此,他建議一般人不妨適度曬太陽來預防乳癌。 他表示,成人每天所需的維他命D量約是1000至4000 IU(國際單位),而全身皮膚曬10分鐘太陽,大約就可以產生2萬IU的維他命D,所以只要身體露出的部分、約全身10%面積,曬10分鐘,就能有2000 IU的維他命D產生,足供一日所需。 若真的無法從陽光獲取維他命D,才考慮服用營養補充錠劑。 除了曬太陽,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癌症研究中心腫瘤生物學系主任陳瑄則發現,洋菇與葡萄籽可能也有預防乳癌的效果。 他指出,有60%的乳癌與荷爾蒙相關,而葡萄籽中的某種花青素以及洋菇中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抑制體內的芳香環?合成雌激素。 在老鼠實驗中,發現每天將洋菇或葡萄籽混合在飼料中,餵給長乳癌的老鼠,腫瘤生長速度比起單吃飼料的老鼠,可減緩60%至80%。對於一些使用芳香環?抑制劑類乳癌藥物有嚴重不良反應、不願或無法繼續使用的患者,這兩種食物未來有可能能提供解決之道。 不過,他也強調,食品不能替代藥物,患者仍必須搭配正規治療;且也不建議過量食用。陳泰成建議每天約食用100公克洋菇,或是1公克的葡萄籽即可。 — 我上班搭長榮巴士. 往往我都會打開窗簾曬曬太陽. …

[轉貼] H1N1預防方法

H1N1預防方法 預防方法: (一)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二)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1. 有任何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 2.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使用後面紙立即丟置垃圾桶。 3.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無明顯髒污,可用乾洗 手液替代。 4. 避免接觸眼、鼻及口,因病菌可由此途徑傳播。 5. 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2 公尺以上距離。 (三)生病時應在家休息,儘量避免外出,如有任何不適,請及早就醫。 (四)遠離感染來源:避免親密接觸病患以及前往H1N1 新型流感發生地區。 旅遊警戒: 前往新型流感影響地區,或自該地區返國時: 若非必要,建議暫時不要前往,若一定要前往,則建議: …

《防汗臭》防汗臭 重口味食物少吃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酷熱的夏天,常大量流汗,易有汗臭的民眾,皮膚科醫師許哲豪建議,應避免再吃包括大蒜、咖哩、洋蔥等食物,恐讓汗臭味道更濃、明顯。 炎炎夏日,民眾若因流汗出現汗臭、狐臭等味道,著實讓人很困擾。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哲豪昨(五)日指出,造成狐臭和汗臭的原因不同,臨床各有不同建議、處置方式。 醫師許哲豪解釋,造成民眾狐臭的原因是因頂漿腺分泌旺盛引起。醫師說,頂漿腺是分布在腋下及胯下,且會在民眾青春期後分泌較旺盛,若民眾的頂漿腺腺體大、數量多或密度大,分泌物多,經細菌分解產生三甲基二己酸,就會出現狐臭。 許哲豪補充,頂漿腺可歸類為第二性徵,可幫助動物出現費洛蒙,但在人身上則作用不大,臨床是建議有狐臭困擾民眾可藉止汗劑、除臭劑、打肉毒桿菌或透過手術切除頂漿腺改善。 醫師許哲豪說,止汗劑、除臭劑可蓋住氣味,打肉毒桿菌則可抑制腋下出汗,減少頂漿腺分泌,至於目前動手術切除頂漿腺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利用傳統手術、抽脂、旋轉刀或雷射溶脂等,民眾可視需求參考。 至於汗臭則因汗腺所致。醫師指出,汗腺分布於全身,作用在調節體溫,尤有手、腳居多,一般是沒味道,但若民眾排汗量大,進而軟化角質層,若細菌分解角質層,就可能出現汗臭味道。 醫師許哲豪補充,吃了某些食物或藥物恐讓汗臭味道更明顯,醫師因而建議有汗臭問題的民眾應少吃大蒜、咖哩、洋蔥等食物,另盤尼西林等口服藥也會讓汗臭味道更濃,提醒注意。 除此,醫師說,有腎衰竭、肝硬化等新陳代謝問題民眾,因較會分泌氨,也易產生氣味。對於有汗臭民眾的臨床處置,則是建議民眾盡量保持身體乾爽,汗流浹背就勤換衣物,或多利用毛巾、手帕擦乾身體。

綠入肝 黑入腎 有助強化解毒器官功能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近來許多人聞「炸」色變,甚至連知名連鎖速食餐廳的炸油含砷,若過去已將這些油炸食品吃下肚,該如何亡羊補牢?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秘書長陳俊明中醫師建議,可以煮綠豆甘草茶或黑豆甘草茶幫助清熱、解毒,減輕油炸之害。 陳俊明醫師說明,身體兩大解毒器官分別是肝臟和腎臟,綠入肝,黑入腎,綠豆甘草茶有助清燥熱,對解毒也有幫助。做法為取綠豆200公克,甘草60公克,綠豆、甘草比例大約2:1或3:1,放進10人份電鍋,內鍋水放2/3滿,煮熟即可飲用。 陳俊明另指出,吃油炸食物時可考慮配上一點白蘿蔔泥,也可以搭配生菜、竹筍、西瓜、椰子汁等食物,以中和燥熱;像日本料理的油炸食物就會附上白蘿蔔泥助解熱毒。另外,規律運動、正常睡眠也可幫助化解油炸之害。 陳俊明分析,油炸之害可分成「油」和「熱」兩部分。「油」之害在於,攝取過多油脂,身體體脂肪、血脂肪都會增多,造成肥胖、問題。「熱」之害主要對燥熱體質的人最不利,等於火上加油,所謂「氣有遺便是火」。若沒有運動習慣,更會感覺精神煩躁、易怒、精神不安,或失眠,特別是成長中的孩子,油炸東西一旦吃太多,不但可能長太胖,或生長過亢,更容易因失眠、情緒等問題影響學業、人際關係。 油炸東西吃太多導致火氣太旺,也會出現便秘、青春痘等症狀,胃火過多易造成消化機能過亢,患者很容易感到飢餓,便越吃越多,體型也會跟著走樣。至於消瘦、虛寒體質的人,所受影響較小,但還是不宜多吃。

認識自己的體質, 吃對水果.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主治醫師 楊淑媚 水果分溫熱、寒涼及平性,您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才能選對適合自己的水果。我們將體質概分熱性、寒性兩大類,您可依下面的簡易體質自我檢測表來進行檢測。若是熱性與寒性體質的項目都有打勾,則要看哪類被勾選的項目較多、哪種症狀較常出現,來判斷自己體質的熱、寒性。其實體質是複雜的,有時也會有寒熱夾雜的情形,也有的人雖然有火氣,但是他的火氣是虛火,也不宜多吃寒涼類水果,只可吃少量涼性水果,溫熱性水果碰不得,最好還是吃平性的水果。所以有時還是得請專業的中醫師來做體質判斷才較準確。 1. 熱性體質自我檢測 2. 寒性體質的自我檢測 頭部發熱、顏面潮紅 貧血、臉色蒼白 眼睛佈滿血絲 頭部常暈眩 常口乾舌燥 不易口渴、不愛喝水 常口乾舌燥 不易口渴、不愛喝水 不喜熱飲、嗜喝冷飲 不喜冷飲、喜喝熱飲 不喜吃熱性食物 吃不得寒性食物 喜歡說話,聲音又大又急 講話有氣無力,比較不喜歡講話 體溫比別人高、容易流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