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category

Life, Page 7

李嘉誠:有三種錢,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世界上有三種錢非常奧妙,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三種: 第一種錢:投資自己,自我成長 學習的錢一定要花! 如果我們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從美國抓到非洲,並且不給他一毛錢花用, 相信很快的,比爾·蓋茨還是會有錢, 因為他所有的本錢就是他頭腦裡的智慧。 換句話說,把錢投資自己的頭腦上,是最安全的理財,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 也許很多人會反駁: “連三餐都吃不飽了,負債累累,哪裡有錢再去學習呢? 而且學習也不見得立刻就看得到效果!” 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把錢投資自己的腦袋, 事實上,如果真的一貧如洗, 頭腦正是東山再起的最大本錢,更應該好好投資在這裡才對, 因為腦袋窮,人生就會窮。 於是我們看到周遭好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為錢所苦, 永遠在補金錢的黑洞,實在是因為他們沒有看清事實。 如果只顧看眼前,而沒有站高一點往後看,一輩子恐怕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人生中的困境,是你前世未完成的功課, 一定要通過自我摸索與自我學習,才能突破與躍進。 聰明的人懂得通過學習以別人的經驗為藉鏡,避免自己重蹈覆轍多走冤枉路。 所以,學習的錢一定要捨得花,哪怕借錢來投資自己都是值得的, …

老中醫不外傳的十個養腎秘密

腎臟健康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健康問題,比如:失眠、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噁心、胃疼、便秘、畏寒怕冷、腰酸背痛等,都是腎虛的表現,怎麼養好腎?有媒體披露了老中醫不外傳的十個養腎秘密。 1.護好自己的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風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另外,足底有很多穴位,如湧泉穴等,每晚睡覺前按揉按揉,可起到養腎固精的功效。 2.大便要通暢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還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噁心嘔吐等。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一種方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癥狀。 3.飲水養腎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則可能引起濁毒的留滯,加重腎髒的負擔。因此,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 4.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乾淨。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有尿時及時排出,也是養腎的方法之一。 5.吞唾液養腎 口腔中的唾液分為兩部分: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您可以做一個實驗,口裡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來,不到一天時間,您就會感到腰部酸軟、身體疲勞。這反過來證明,吞咽口水可以滋養腎精,起到保腎的作用。 6.飲食養腎 能夠補腎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外,核桃等堅果類食物也可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7.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都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不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於腎精的養護。 8.避免勞累節制房事 體力勞動過重會傷氣、腦力勞動過重會傷血、房勞過度會傷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勞作有度,房事有節,這樣才有助於養腎、護腎精。 9.慎用藥物 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藥物常服會傷腎。所以,在用藥時要提高警惕,認真閱讀說明書,需要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要諮詢相關專家。 10.運動養腎 通過運動養腎糾虛,具體方法是: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后,分別放在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早晚各做1遍,每遍約200次,具有補腎納氣的功效。

【轉貼】蕁麻疹難防病因多 拒吃海鮮也會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好發於各年齡層,盛行率為20%,由此推估全台灣將近每5人中就有1位有蕁麻疹的困擾,但提醒民眾要多注意,當蕁麻疹發作時,若是不斷的去抓它,恐會變成濕疹。 蕁麻疹主要是刺激物與免疫球結合所致 民眾常常以為蕁麻疹只要不吃海鮮、芋頭等刺激性食物就好,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經由外來過敏原與E型免疫球蛋白(IgE)結合,引發皮膚中或血液中肥胖細胞的活化反應,因而使得這些細胞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這些組織胺會使得皮膚中的血管擴張、組織腫脹,也會興奮神經引起厲害的癢感。 辨別急性與慢性 才能有效根治它 臺大醫院皮膚科朱家瑜醫師表示,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不到半天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頂多發作2~3天,就會自己痊癒。反之,如果蕁麻疹日復一日、反覆發生,造成令人困擾的皮膚病,並且超過6週以上,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甚至有人經年累月拖個好幾年不好的。 慢性麻疹病因多種 透過飲食控制也根治不了 慢性蕁麻疹通常都不是由食物過敏所引起的,若是食物過敏所引發,大多的病患不用幾天就會發現是什麼食物引起自己的過敏反應,只要稍加注意避免再吃到會過敏的食物,大多可以不藥而癒。 且要讓皮膚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不一定是透過過敏反應,還有可能是物理性原因,包括冷、熱、壓迫皮膚、摩擦都有可能直接引發皮膚中的抗組織胺釋放出來,結果也會發生跟蕁麻疹一模一樣的疹子,自體免疫性蕁麻疹則是由於人體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所造成的。此外,據台灣研究結果顯示,有高達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所以,壓力也是造成慢性蕁麻疹原因之一,因此,只要適當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的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慢性麻疹口服藥物 需長期服用才有成效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最難治療的一類,因為找不到病因,無法透過改變飲食來根治,所以,只能透過長期服用抗組織胺來控制病情,一來可降低皮膚的敏感度,二來也可以控制過敏反應的發生。 此外在服用藥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只要吃過一次要覺得無效就會跟醫師要求換藥,因為抗組織胺的藥物需長期服用,而不是短期內就會出現成效的,因此,最好連續服用一周以上、甚至兩周若無明顯效果再來要求換藥,才是正確的方式。

【轉貼】呼吸中止症不治療 中風、癌亡風險倍增

文章來源:台灣新生報 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者一定要盡早接受治療,以免對健康造成進一步傷害。澳洲最新研究發現,一旦出現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往後中風、癌症死亡風險機率就會上升。 這項追蹤二十年的研究顯示,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死亡機率比一般人增加四倍;中風機率則上升近四倍,罹癌風險也增加二點五倍,癌死亡風險則上升約三倍。研究成果昨日發表於美國睡眠醫學會所出版的「臨床睡眠醫學期刊」(JournalofClinicalSleepMedicine)。 共有三百九十七人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從一九九O年就以配戴型睡眠紀錄器收集患者睡眠資訊。其中有百分之四點六的人有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百分之二十點六的人有輕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研究二十年期間,有七十七人死亡、三十一人中風。

【轉貼】擺脫痔瘡 不再坐立難安

⊙受訪者╱亞東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林耿立醫師 ⊙問答整理╱公關室謝淑惠主任 ⊙播出頻道╱頻道1:台灣數位寬頻,頻道4:大豐電視台 問:什麼是痔瘡? 答:痔瘡它不是腫瘤,它是屬於長在肛門附近的血管組織。一般來說痔瘡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理論,目前最被接受的是「靜脈曲張」理論。我們久站之後,腳很容易會長靜脈曲張,同樣地,常蹲著用力排便,也很容易使原本就長在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膨大凸出,這就叫做痔瘡。 問:有新聞報導2歲兒童就長痔瘡,請問這是可能的嗎? 答:其實小孩子便秘很常見,但是導致嚴重痔瘡確實是少見。這表示目前台灣人的飲食習慣,的確有可能讓小孩子罹患痔瘡。不過,小孩子容易便秘未必跟速食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跟青菜水果的攝取過少,以及奶粉的內容物多少有所相關。 問:內痔、外痔怎麼區分? 答:最常見是根據所謂的齒狀線,也就是肛門跟直腸的分界線去區分。長在這個齒狀線往上的,就屬於內痔,長在齒狀線以下的就是所謂的外痔,當然也有痔瘡從齒狀線上面長到下面來的,就叫做混合痔。還有一種常見的痔瘡雖然是外痔,可是裡面有血塊卡住,通常都會造成嚴重的疼痛,這叫做血栓痔。 問:這四種有沒有哪一種是比較嚴重的呢? 答:並沒有內痔嚴重或是外痔嚴重這種說法,而是根據病人本人的感覺而定。一般說來,有一個評估內痔嚴重程度的稱為內痔四度:第一度的內痔會流血,但它自己會止血,而且不會掉出來;第二度的內痔它不但流血,還會掉到肛門外面來,但上完廁所會自己縮回去;第三度的內痣不會自己縮回去,而是要靠手把它推回去;第四度的內痔則是怎麼推都推不回去,會卡在肛門外面,變得非常痛苦。 問:痔瘡一旦形成,有沒有可能自然的恢復原狀呢? 答:痔瘡不會因為治療而完全消失,比較嚴重的痔瘡經過手術治療,或是比較輕微的痔瘡用藥物治療之後有可能會縮小,但如果生活習慣不做調整或飲食習慣不改變的話,很快就又會復發。90%以上的人身上都有或輕或重的痔瘡。醫生的目標不是把痔瘡完全消失,而是如何讓它不再困擾病人。 問:長期使用軟便劑或是甘油球會不會造成痔瘡? 答:不是長期使用軟便劑或甘油球造成痔瘡,而是長期依賴這些藥物或方式來幫助排便的病人,通常都有很嚴重的排便障礙,只要停止使用就有可能大便排不出來,導致痔瘡的惡化。 問:怎麼樣算是便秘? 答:最好的排便習慣是能夠規律,而且次數固定。一般來說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就算是便秘,有的人就是很固定的每兩天排一次便,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是有的人因為工作,或是常常熬夜的關係,變成說有時候一天排一次,有時候好幾天排一次,如果再加上硬便,這就很容易變成痔瘡的高危險群。 問:有沒有建議便秘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 答:一般說來,我們會評估病人臨床狀況,該使用軟便劑就要使用軟便劑。有的人不想使用藥物,於是採取各種民俗療法或是食療進補,不但沒改善反而還可能更加嚴重。有些病人為了排便,用大腸水療的方式去灌洗大腸,甚至會造成大腸破裂,造成很危險的併發症。所以如果長期有嚴重便秘,最好還是到醫院求診。不要因為怕長期依賴軟便劑而拒絕求醫,這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問:一旦罹患痔瘡要如何治療呢? 答:第一度的痔瘡可以透過飲食的控制及藥物治療去改善它,如果病人覺得沒什麼不舒服,也不一定要刻意去治療。如果已經發展到第二度,會流血、會脫出的痔瘡,我們通常會建議用藥物治療,或是配合內痔結紮手術來改善流血或脫垂狀況。如果到了第三度、第四度的痔瘡,就可能要考慮住院做痔瘡切除的手術。 問:什麼是內痔結紮手術? …

血月

blood moon 這是所謂的血月嗎?早起的意外收穫,我幾乎忘記今天有特別的月事了 ps 腳架該買比較好的了

112歲老中醫的臨終饋贈

1 、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 。 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 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 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 ,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像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 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淨心。 …

包容與包圍

如果包容可以讓別人認錯改過,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包容而非反抗。 別人是用你能接受的方式對待你,那樣做是要委曲求全、一直妥協?所以要讓別人軟土深掘?怎樣做才是有智慧?又不會失去原則?然後又讓彼此更好?讓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轉貼】打呼為呼吸中止警訊 輕忽恐短命20年

文章來源: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打鼾問題人人有,但你知道嗎?它可能是因為呼吸受阻所造成,也就是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因此提醒民眾們當心!不要身體已經發出現警訊,你卻還不知道。 警訊已出現 別再輕易忽視它了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未及早發現、正確治療,除了可能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外,更有研究發現,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甚至可能短命近20年。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醫生表示,常見呼吸中止症狀包含晚上睡覺時打鼾、常覺得胸悶、易半夜醒來,或以為自己睡得很好,白天卻容易感到疲憊、甚至常打瞌睡等,若出現類似症狀,應提早就醫確診。 小心打呼!罹患慢性病率提升 且恐短命近20年 且國外研究指出,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機率比一般人多1.4至3.1倍、心血管疾病率為1.3至2.3倍、心臟衰竭也提升至2.4倍,中風率甚至增加1.6倍;更可怕的是,因呼吸中止症導致睡眠不足而發生車禍的比率更是高達8倍。 不僅如此,同研究中也發現受試者當中,呼吸中止症患者在往後18年存活下來的機率比一般人大幅下跌將近30%,顯示出呼吸中止症患者不只有高度慢性疾病罹患率,更潛藏生命威脅。 停止呼吸產生缺氧 對身體有極大影響 林嘉謨醫生解釋,睡覺的目的在於讓身體休息,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覺時常因缺氧,導致腦部血管收縮,同時也因呼吸道阻塞、反覆缺氧而醒來,身體得到的氧氣減少,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免疫力與代謝能力也隨之下降。 此外,長期睡眠不足也容易使人反應遲鈍、記憶力與判斷能力衰退,不但影響工作表現,也可能導致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等相關慢性病,因此,提醒各位民眾若有打鼾等症狀者,因儘速就醫檢查,還給自己一個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轉貼】中年婦女,憤怒有理!更年期的身心調適

2013-04-23 天下雜誌出版 文/蕭美君 現今婦女壽命平均長達七十八到八十五歲,更年期後的生活長達三十至四十年,可以過得很有活力且具影響力,與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婦女經歷大大不同。婦女若為了家庭或工作的和諧而保持緘默、壓抑,這些能量就找不到出口,付出的代價常就是婦女的身心健康。 中年的生活教給我們一個真相:人生有太多層面不歸我們控制,包括配偶、家庭、子女、工作等。真正的身心健康必須建築在確定與模糊的平衡點上。年輕時運作得很好的確定性與掌握性,已不適用中年後的人生。我們必須學著信任內心的智慧,這份智慧看不見、摸不著、量不出,更別說想要控制它。但是,妳可以相信它,感覺它,相信自己,感覺自己。 首先我們先簡單分類前更年期、近更年期、更年期。一般更年期過渡期就是指月經開始不規則的時候,一般是發生在四十五到五十四歲左右,這段時間卵巢功能下降,月經可能二到三個月才來一次,然後漸漸不來了,這段時間稱為「近更年期」。 月經超過十二個週期,一般是指月經不來已經約一年以上,才稱為「更年期」,台灣平均是在五十一歲左右。 四十歲以後月經雖然尚稱規則,但是因荷爾蒙逐漸下降,出現一些身心症狀,我們一般歸為「前更年期」;有些人明顯,有些人在這一期則完全沒特殊變化或感覺。 一般來說,更年期相關身心變化,在十個婦女中約有三個女性會有中度以上的症狀,而嚴重到必須要以醫藥處理者,約是一位左右。所以,不是每個更年期婦女都會有不舒服的現象。 下面我們要分項談談更年期身心情緒的微妙變化! 〔近更年期的煩躁與憤怒〕 中年婦女的身體和腦部,充分支持我們感受憤怒以及清楚表達憤怒的能力,而在中年以前的婦女,這是不可能發生的。杏仁核是情緒方面的總管,與海馬迴分泌的雌激素、黃體素和記性、飢餓感、性欲、憤怒有關。這些荷爾蒙濃度改變,有助於勾起舊日回憶,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尤其是憤怒。 我們主張憤怒有理,尤其是中年的憤怒,它對改善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非常重要。憤怒是內心智慧強而有力的訊號,我們必須學會傾聽並且遵從其指示。 憤怒原因通常有: .無法信賴別人的承諾。 .失去權力、身分地位和尊重。 .身體疼痛或情緒痛苦。 .為了配合別人的方便,被迫延後或取消重要或愉快的事件。 .無法取得我們認為理當合法屬於我們的東西。 情緒、荷爾蒙與健康的關係 情緒就像內心的燈塔感,幫助妳了解妳的生物化學是否平衡。了解自己的想和情感,能夠影響體內每一種荷爾蒙和每一個細胞,獲悉改變生化平衡而曾進健康的方法,就掌握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保健祕訣。 中年時期啟動了自我治療的過程 …